西湖論藝第四十六講:解碼遊戲美術新未來
「西湖論藝」第四十六講圓滿舉行:探討遊戲美術創作與跨領域人才培育
2025年9月20日上午,由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與動畫與遊戲學院主辦的「西湖論藝」第四十六講於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4號樓人文空間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輕鬆茶話會形式展開,特邀騰訊《三角洲行動》美術總監William Liu擔任主講嘉賓,並與動畫與遊戲學院副院長宣學君教授進行深度對談,圍繞遊戲美術創作、前沿技術突破及產業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交流。現場吸引逾百位師生與業界人士參與,互動熱烈,思想碰撞頻現。
跨域融合:物理思維如何成就遊戲美術的科學與藝術平衡
William Liu在分享中回顧了自己從物理學跨足遊戲美術的獨特歷程。儘管大學專攻物理,但他始終保持對藝術的高度熱忱。他指出,理科訓練所培養出的邏輯思維與系統性分析能力,成為他在處理《三角洲行動》寫實場景設計、技術整合與效能優化時的重要支撐。「遊戲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左腦的理性與右腦的感性必須協同運作,」他表示。這番觀點也呼應了宣學君教授長期觀察到的趨勢——具有跨領域背景的創作者,往往更易打造出引領風潮的作品。
從概念到實現:細節極致化與跨平台美術技術革新
針對《三角洲行動》的美術開發歷程,William詳細介紹團隊的創作方法論。他們廣泛汲取全球藝術資源、電影攝影靈感乃至尖端科技論文,確保遊戲世界既具想像力又符合現實邏輯。他特別強調「細節至上的原則」,無論是角色裝備的紋理刻畫或環境氛圍的營造,皆經過反覆打磨,以提升玩家的沉浸體驗。
技術層面,團隊實現了名為「多端一體研發」的重大突破。透過基於虛幻引擎打造的跨平台美術管線,成功達成「一套資源,多端適配」的目標,可根據不同設備性能自動匹配7至8個細節等級,有效解決長期困擾業界的多端表現不一致問題,此技術屬全球首創。此外,藉由動態光照、可破壞環境以及標誌性地標(如「巴別塔」)的精心設計,大幅改善大型戰場地圖常見的空曠感,增強敘事張力與空間層次。
面對AI浪潮:工具輔助創作,人類創意仍為核心
談及當前快速發展的AI技術,William提出務實且深刻的「工具論」看法。他坦言團隊已積極運用Midjourney等AI工具進行氛圍探索與靈感激發,但同時提醒不可過度依賴。他強調,AI僅是提升效率的手段,真正的創意構思、審美判斷與情感共鳴,仍源自人類創作者。唯有保持獨立思考與創造自由,才能引領產業方向,而非被技術牽著走。
致未來創作者:建立單點優勢,兼顧個性與協作
活動尾聲,William向有志投身遊戲產業的年輕學子提出實質建議。他鼓勵學生深入體驗遊戲,理解產業標準;專注於某一領域打造自己的「9分優勢」;同時也要學習在創作上展現鋒芒,在團隊合作中保持謙和。他總結道:「創意上要敢於表達自我,做人上則需懂得團結協作。」
本次「西湖論藝」不僅是一場高品質的技術分享會,更是學術界與產業前沿的深度對話。活動成功搭建起教育與實務之間的橋樑,展現數位藝術創作的多元可能性,也為中國遊戲美術在東方美學語境下的體系化發展與創新人才培育注入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