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6》單人試玩暨圓桌訪談
《戰地6》單人戰役回歸:7年等待迎來沉浸式戰爭體驗
在《戰地2042》缺乏單人模式引發玩家討論後,睽違7年,《戰地》系列終於在《戰地6》中正式迎回備受期待的單人戰役模式。感謝EA與戰地風雲工作室的邀請,筆者有幸提前試玩了這部作品的單人內容,親身體驗到一場融合敘事、真實感與大規模戰爭氛圍的軍事射擊之旅。
故事背景設定於近未來:2027年的全球動盪局勢
《戰地6》的單人戰役背景設定在不遠的2027年,當時北約組織陷入嚴重危機,多國相繼退出,轉而依賴私人軍事公司(PMC)維持安全防務。趁勢崛起的「和平軍團」成為一股足以撼動世界格局的武裝力量。
玩家將扮演美國海軍陸戰隊精銳小隊「匕首13」的一員,執行跨國作戰任務以遏制和平軍團的擴張。小隊成員各具特色,包括隊長兼突擊兵哈茲·卡特、工程兵迪倫·墨菲、偵察兵西蒙妮·「壁虎」·埃斯皮納、醫療兵克里夫·洛佩茲,以及身份尚未完全公開的中情局特工盧卡斯·赫姆洛克。
強調團隊協同作戰:不再是孤膽英雄的個人秀
不同於某些FPS遊戲著重個人英雄主義,《戰地6》延續系列核心精神——「戰爭感」。即使身為美軍精英,玩家也只是整體戰略中的一環,必須聽從指揮、與隊友緊密配合才能完成任務。
遊戲設計讓玩家在不同關卡切換操控「匕首13」小隊的不同成員,體驗四種兵種的獨特職能與戰術定位。例如在任務3「短劍行動」中,玩家操作工程兵迪倫·墨菲,從搭乘兩棲戰車砲台進行火力掩護,到下車後與裝甲單位協同推進城區,完整展現步坦協同的現代化作戰流程。
智能隊友系統:真正有價值的戰場夥伴
《戰地6》的AI隊友絕非 merely「氣氛組」。他們能提供有效火力支援、執行專業職責,並透過Q鍵呼叫「小隊指令」系統實現精確控管:
- 短按Q:全隊接敵並壓制敵人
- 長按Q:開啟指令選單,可命令偵察兵標記敵人、支援兵投放煙霧彈、突擊兵投擲手榴彈、工程兵爆破目標
此系統根據當前操控角色自動調整可用指令,例如操控偵察兵時便無法再命令他人執行偵察任務,確保玩家深度融入該兵種的角色定位。
三大試玩關卡橫跨歐美亞:地貌與戰術多元並存
本次試玩包含任務3、5、8三個關鍵章節,分別展現海陸空立體作戰、城市巷戰與廣域潛入三種截然不同的戰場風格:
任務3「短劍行動」-直布羅陀搶灘登陸
發生於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玩家乘坐兩棲戰車衝上海岸,在摧毀敵方防線後與小隊會合,展開步兵與裝甲車協同的城市推進作戰。
任務5「無眠之夜」-紐約布魯克林街區突襲
回到美國本土紐約布魯克林,由於行動需低調進行,避免引起民眾恐慌,玩家需率領「匕首13」與其他單位合作,快速突入敵方總部。
本關充分展現《戰地6》細膩的場景破壞效果——門板、牆壁、沙發、空調外機皆可被炸毀或擊穿。儘管橋樑爆炸等大型事件仍由預製動畫呈現,但建築物倒塌已實現即時物理模擬,為目前遊戲中最宏大的實時破壞表現。
任務8「烈焰突襲行動」-塔吉克斯坦基地清剿
來到中亞東南部的塔吉克斯坦,這是和平軍團最大作戰基地所在。此次攻守易位,「匕首13」化身潛入攻擊者,玩家操控偵察兵「壁虎」,在廣闊地形中自由選擇路線,逐一清除三個敵方據點。
此關擁有本次試玩中最寬敞的視野與活動範圍,接近半開放世界玩法,雖僅需清理三處據點即可推進主線,但已足夠展現高自由度的戰術選擇空間。
開發團隊訪談重點摘要:打造史詩級戰爭敘事
試玩結束後,我們與多家媒體共同採訪了負責《戰地6》單人戰役開發的Criterion團隊,以下為精選問答要點:
Q:此次是多家工作室合作開發,有何挑戰與收穫?
Danny Isaac:《戰地6》由四家工作室協作完成。DICE帶來創新精神,MOTIVE提升畫面質感,而我們Criterion則貢獻過往在《極品飛車》等項目中的技術經驗。雖然協調難度高,但最終成果令人振奮。
Q:單人模式是否仍作為多人模式的教學關卡?
Danny Isaac:這次聚焦於劇情體驗與戰爭敘事,目標是讓玩家彷彿觀看一部動作大片。雖然部分機制與多人模式共通,但單人戰役本身即是獨立完整的體驗。
Q:為何決定回歸單人戰役?有何野心?
Danny Isaac:我們希望《戰地6》成為史上最出色的戰地作品。過去《戰地3》《戰地4》的單人模式成功傳遞了載具駕駛、槍戰激烈與戰場氛圍,這次我們想進一步補足整個系列的完整性,提供獨特的敘事與質感。
Q:為何選擇2027–2028年這個時間點?
Emily Buck:我們追求「當下感」,所有武器與裝備都基於現實存在或高度可信的原型設計,避免過於科幻。目的是讓玩家感覺自己真的像一名士兵,在真實戰場上作戰。
Q:角色背景如何影響情感體驗?
Emily Buck:每位隊員都有鮮明個性與故事。如隊長卡特曾是橄欖球明星,自信且具領導魅力;工程兵墨菲則因過去悲劇而自我懷疑。這些差異不僅深化角色塑造,也讓玩家透過不同視角理解戰爭的複雜面貌。
Q:三個試玩任務的設計理念為何?
Fasahat Salim:任務3側重工程兵與載具操作,任務5展現突擊兵的城市近戰,任務8則發揮偵察兵的遠距作戰優勢。每關凸顯不同兵種特性,同時保持主線敘事連貫,並強化小隊協同的沉浸感。
Q:如何在單人模式中體現「全面戰爭」精髓?
Danny Isaac:玩家永遠不是戰爭的中心。無論是直布羅陀登陸還是布魯克林巷戰,背後都有大量支援部隊與平行戰線同步推進,營造出真正的「大戰場」氛圍。
Fasahat Salim:其他小隊也在執行各自任務,戰爭是多線並行的。這種設計讓玩家意識到自己只是龐大衝突的一部分,正是《戰地》系列的核心精神所在。
總結:單人戰役的優質回歸之作
總體而言,《戰地6》的單人戰役成功重塑了系列傳統——以真實戰爭氛圍為核心,結合緊湊劇情、多元兵種切換、智能隊友系統與跨洲際地圖設計,為玩家帶來兼具故事性、真實性與視覺奇觀的高品質體驗。這次回歸不僅填補了多年空白,更為未來的戰地作品樹立了新的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