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或影響青少年腦部發育
世衛組織將遊戲障礙列為精神疾病:行為成瘾的新認識
根據媒體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布了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草案),正式將“遊戲障礙”列為一種精神疾病,並與“賭博障礙”一同歸為行為成癮障礙範疇。
遊戲障礙列入疾病分類的背景
此一決定與近年來網路遊戲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社會問題的日益突出密切相關。隨著技術的進步,遊戲不再局限於台式電腦,智慧型手機在圖像、音效、硬體性能和運行速度上的大幅提升,已足以提供玩家沉浸式的體驗。
兒童與青少年的遊戲成癮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兒童與青少年使用手機玩網路遊戲的時長和頻率顯著增加,部分人已經出現明顯的成癮行為特徵。
ICD-11對遊戲障礙的定義與標準
根據ICD-11的認定,“遊戲障礙”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核心特徵:
- 失去控制:無法自主控制遊戲時間,甚至借助遊戲回應或緩解負面情緒。
- 優先於其他活動:將遊戲置於學習、工作、社交甚至基本休息之上。
- 持續遊戲的負面後果:明知持續遊戲會帶來負面影響,仍難以停止,且在無法遊戲時出現戒斷性情緒或生理不適,反應類似戒煙、戒酒時的症狀。
遊戲成癮的神經機制與爭議
研究顯示,遊戲成癮在大腦和神經機制上的表現,與賭博甚至某些方面與吸毒成癮具有相似性。雖然有部分學者認為,遊戲成癮尚未達到如賭博、酗酒等傳統成癮行為所具有的嚴重生理依賴與戒斷反應,因此不認為其屬於真正成癮。
然而,更多學者指出,遊戲成癮在心理和行為層面上已經符合成癮的基本定義。
對青少年大腦發育的潛在影響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遊戲成癮可能影響青少年尚未完全成熟的腦神經網絡。人類大腦的發育是一個持續至成年早期的漫長過程,通常要到18歲以後才基本成熟。
在此期間,兒童和青少年正處於逐步建立社會規則認知、形成個人行為模式的關鍵階段,該過程同樣也是大腦神經機制不斷發育和完善的時期。若在這一階段長期接受類似毒品成癮的高強度持續刺激,將很可能對其大腦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要塞突襲》會員包將迎來重大升級!調查揭未來走向
« 上一篇
2025-09-08
Roblox日活破1.1億 創作者收益逾10億美元
下一篇 »
2025-09-08